登录 注册
浙大论坛 > 活动组织 > 浏览当前帖子 最新帖子进站窗口排行在线会员隐藏左侧栏
要养成成功的习惯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2683      回帖数 0
雅俗共赏    等级  ★★★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12:37:29    编 辑   

  有时候想想,人这一辈子,很多事情确实没有必要计较太多,什么功名利禄,什么纸醉金迷,都是浮华一梦而已,只有一家人和和美美、健健康康地过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内心的快乐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前天是爷爷奶奶的八十岁生日,爷爷奶奶这辈子,过得一直很清贫,尽管爷爷顶着个富农的名头,奶奶是商人的女儿,但是其实一直都穷得捉襟见肘,但是如果不是因为二叔的早逝,几乎没有人能够否认爷爷奶奶的幸福!即使是现在,前天晚上,在亲戚的起哄下,爷爷奶奶坐在椅子上接受子孙们拜寿,那样的场景,依然让人心生羡慕!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夫妻双双活到八十,更不是所有的多子的老人子孙们都能相处得一团和气,妈妈和婶婶一边忙着寿宴,一边吵吵闹闹着互掐,爷爷虽然脑子糊涂,但是也明白那天很热闹,是个好日子,其实有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样就足够了!有钱又如何?有社会地位又如何?能全世界到处旅游又如何?能让所有人对你俯首称臣又如何?那样的快乐不过也就是一时,那也不见得就是幸福!日子总是自己在过,别人看见的永远都只能是表象,而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却是实实在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因为休学了一年,我贷款重新来到学校,开始重新的生活,我渐渐发现自己没有了迷茫,没有了自卑,我就奔着一个信念“我想好好的活着”,一切我都有了勇气去面对。  实验结果发现,当面对与戒指有关的刺激时,未经犯罪记忆压抑的控制组被试比记忆压抑组被试和无罪组被试诱发出更大的P300波幅,并且P300波幅无法区分犯罪压抑组被试和无罪组被试(见图1、2)。由于P300与记忆提取的丰富程度有关,压抑组被试P300波幅的减小说明被试对犯罪经历的记忆压抑发挥了作用,使得他们的脑电反应和无罪者类似。在aIAT中,未经记忆压抑的被试将“戒指”与“真实”的联系程度最紧密(见图3、4),而经过犯罪记忆压抑的被试将“戒指”和“真实”的联系程度与无罪组类似,就好像他们没有进行过偷窃行为,说明记忆压抑立刻消除了不良记忆的无意识影响。  网络与现实其实是有差距的,很多人,也许现实很热情,可是一旦来到网络就会变得很无情。又有很多人,也许现实人生很失败,但在网络人缘却奇佳。归根结底,还是表明了这人啊都是有两个自我的。不管网络也好,现实也好,不管是热情似火也好,或者是冷漠如冰也罢,那都是真实的自我。只是,都习惯了在不同的场合,表现不同的自我罢了。  一切随着安娜的过往的故事开始慢慢清晰起来。安娜与哥哥一直相依为命,哥哥深深的爱着她。安娜青春期时认识了彼得,与彼得交往。有一次彼得送她回家亲吻她时被哥哥看到了,当晚嫉妒的哥哥一直在安娜的房外哀求,要与安娜同睡,但安娜拒绝了。第二天一早,安娜看到了哥哥自杀在浴缸里,这一幕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她的心里种下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哥哥自杀是因为我!”她为此而罪疚,这种罪疚像毒瘤一样时时纠缠着她的心。她总是去找彼得,要求彼得和她做爱,用这种方式来减轻内疚。彼得成了她的避风港,与之发生性关系,让她暂时遗忘了哥哥带来的伤痛。但是她潜意识里一直不自觉地寻找着哥哥,想着去改变那悲剧的结局。所以遇上长得极像哥哥的马丁就像中了毒一样,要与之及其周围的人发生关系:她和史蒂夫发生关系,潜意识里是希望马丁的结局和哥哥的结局不同,这样,她心里的罪疚感就会减轻了。在这种强烈的重复的感觉之中,她寻求着自己的存在感;在马丁的嫉妒和悲痛之中,她潜意识和哥哥重新建立了联接。原来她心中的这人既不是史蒂夫,也不是马丁,他们只是彼得和哥哥的化身而已。伟大的佛洛依德,发明了“强迫性重复”这个词来描述在安娜身上发生的这种现象。  昨日一天雨之后,今日终于又放晴了,带着丫头出门散步,院子里的牡丹花谢完了,匆匆的居然结了果子,敲敲门,那户老人家都不在家,想要请教的目的自然是没达到。  坎坎坷坷的遭遇,使我渐渐地明白了我究竟需要什么。与我最需要的东西比起来,其他的必将是不重要的。既然不重要,我会与之斤斤计较吗?包括不公、不平和不正!我始终相信天地有正气,直心是道场,因而尝试着学会心宽。  明白了一切,在和她父母一番理论和争吵过后,她还是沒有勇气跟我走,而我决定留在一个城市边找工作边陪她.那一天,天阴沉沉的,我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的四处找着工作,最后经过中介来到了一家清洗公司.所谓的公司只是租住了居民区的一个套房而已。房间里只有简单的清洗用的工具随便的乱放在地上,和几张上学时睡过的上下铺一样的床,床上两个打工的还在躺着呢,而下铺坐着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大小的男孩,还有一位年龄在50岁左右的阿姨。经理不在,我们只有等经理回来。时间在慢慢过去,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开始下起雨来了,阿姨的在打听公司的一些状况,而那两个打工的支支吾吾好像不愿多说,阿姨就和我交流起来,开始她问一句我也就答一句,慢慢地我竟主动和她交流起来,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平时都不爱说话的我在心情如此低落的时候、在第一次步入社会的时候竟然对一个陌生人说了那么多,总之感觉她好亲切。后来,知道阿姨和母亲一样也是一位老师,她是带她远方的一亲戚来找工作的,她住的地方离我住的宾馆很近。就这样谈着谈着不觉已是中午了,经理还没有回来,而雨也没有要停的意思,阿姨说我们先走吧,公司的条件不好,工作咱再慢慢找。出门才知道原来雨竟然下了那么大,路上好多车都被抛了锚,只有公交车在慢慢行驶。公交车上,阿姨继续和我攀谈着,劝我如我相信她就先别在宾馆住了,到她家去住,然后再和他侄子一起找工作等类似的话,我犹豫着没有明确回答她。而下车时,阿姨的一句话“孩子,跟我回家吧”刹那间感动了我,使我想起了爱我至深的母亲,想起了远方的家。当时,我不知如何来感激那位母亲一样的阿姨,只是一句话也没说,挡在她面前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头也不回的冲入到雨雾中,然后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红尘路上,所有的幸与不幸都可以成为明天的一抹云烟。人世间,一切都有因果,若解禅之本,定悟生命意。有志者,能让今天的压力化作明天的动力;勇敢者,能让今天的霹雳化作明天的礼炮;奋斗者,能让今天的低咏化作明天的绝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若要换得人生的柳暗花明、海阔天空,那就一定要珍惜今天,把握明天。毋庸置疑,今天的耕耘必能换来明天的馈赠。  对于能量有限的我,实在佩服亨利在面临死亡时的故作镇定,虽然仅仅只是做戏给自己的妻女看,也着实令人动容。然而,更加触动我情思却是他在面对一步步逼近的死亡时,他在想什么?从大的层面上来看,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但是,尽管,人们的心中,不时闪过几许幻灭的影像,也不时地把“把人生中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之类的语言挂在嘴边,然而,还真没有多少人会天天把死亡挂在嘴上,也没有多少人会将人生的前行设想成朝向墓地的行走。人们,更经常做的是,相信未来会更明亮更美好,而不是更晦暗更冷寂。尽管较少涉及,却也不妨放飞思想,一个人在面临着,有时限的一步步逼近的死亡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真的就能够将一切都处理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吗?我确实相信,如果有时间,或许可以更从容,但是从容却不等同于毫无遗憾。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友情链接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www.zju1.com  Processed in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