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登录 注册 |
浙大论坛 > 跳蚤市场 > 浏览当前帖子 | 最新帖子进站窗口排行在线会员隐藏左侧栏 |
瓷器断代鉴定中易出错的几个认识误区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187 回帖数 0 |
![]() |
youhuofengqing 等级 ★ 楼主 发表于 2016/3/12 15:04:51 编 辑 |
瓷器断代鉴定中易出错的几个认识误区 在凝聚着华夏文明的数以千万计的传统艺求奇葩的历史遗存中,素有占领中华艺术瑰宝巅峰美誉的中国瓷器,是任何一个国度不能比拟的。千百年来,它历经苍桑,百折不挠,在当今盛世民安之际纷纷面世,它还是千姿百态,华美艳丽,美不胜收,而且数量众多,雷同甚少。怎么看待此景,是欢欣鼓舞,可喜可贺,还是心存疑虑,怀疑一切,武断地辩称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的赝品。笔者认为,冷静客观理性的对待,才不愧对我们的祖先为中华文化传承创造的世界奇迹。在作具体分析鉴定时要克服如下认识误区: 1,习惯思维形成的判断,如遇精稀珍品(官窑)出现认为必定是赝品。一些人眼里〝清三代〞官窑精品现在市场价少则几十万、上百万,几千万也有,据然在普通百姓中冒出来,怎么会是真品。这种唯心主义认识论,抹杀了现在社会有两种市场(拍卖、民间)、不同价值认同的客观存在,致使大量的艺术珍品不被认可或流向国外。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2,断代鉴定中仅仅以瓷器光亮度(俗称〝贼光〞)太亮,一票否决判为赝品。瓷器鉴定是个综合分析研究过程,通过器型、纹饰、彩料(发色)、画工、笔触、胎质、声音、重量、光泽、汽泡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有人说,远处看一眼就可以断代,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认识方法是很浅薄的。阳光中紫外线照射是会使瓷器表面物氧化,年代久远使其逐渐失去光泽,但生存条件发生变化又会怎样。如器物长期放在箱内库内窖内或埋于地下,长期不见阳光,它照样光泽如新(故宫库藏已得到证明)。因此,仅以一点依据作判断是不科学的。 3,低值购进的器物必然是赝品。这种观点也是少数人站在自己对器物认识的角度去看藏品。众所周知,由于信息不对称及接触面的原因,市场发育在初始阶段,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认识,怎么可以用价格高低来判定事物本质特性呢,这是否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严格意义上说,器物断代鉴定与购买价格没有必然联系,这种判断依据希望不要再出现了。 4,无使用痕迹的器物必然是赝品。器物的历史陈旧感是判断历史遗存的条件之一,但不能相反思维,没有使用痕迹的就一定是赝品。如果是如下情况呢,库藏、窖藏、埋藏或长期放在密室且不动它,怎么会留下使用痕迹,故单凭上述一点判断也是不科学的。本文由上海瑞和文物http://www.chengboyishu.com/小编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5,画功略粗糙或色彩较艳丽的必然是赝品。这也是对古人的苛刻。总体来说古人做事认真讲究,但也不排除个别随意之作,就是一个大师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求留传下来的东西100%全是精品,这也太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原理了吧。在色彩判断方面艳丽与否是一种判断依据之一,但前述的情况出现或我们对颜料质地认识的局限,为什么不可能判断出错呢。当年〝马王堆〞出土的2千年前的服饰在泥浆里捞出来,还能保持到这个水平,为什么不可能出现特殊情况呢。 为此,我们再也不能用〝一票否决〞这一以偏概全的不科学的非理性的认识方法对待我们的历史遗存了,我们一定要坚持综合的、辩证的、动态的、全面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谨慎地对待放在我们眼前的每一件器物,客观公正的作出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这才是广大藏友所期盼的中国文博界专家学者的形象。 专业瓷器鉴定公司http://www.chengboyishu.com |
1 |
论坛帮助 友情链接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