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浙大论坛 > 跳蚤市场 > 浏览当前帖子 最新帖子进站窗口排行在线会员隐藏左侧栏
汉代陶罐的价值及鉴定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1645      回帖数 0
youhuofengqing    等级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6:14:47    编 辑   

汉代陶罐的价值及鉴定
  说到陶瓷,人们印象深刻的是瓷器,因为瓷器精美,价值昂贵;而陶器,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便宜的日用品。其实不然,陶器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瑞和文物专家指出,汉代陶罐价值不菲。在近几年,汉代陶罐的成交情况如下:在2008年4月27日,西汉陶胎描金陶罐以980万的价格成交;汉代云雷纹硬陶罐在2012年12月28日以870万成交;西汉陶彩绘云纹壶则在2014年7月26日以670万成交。
  那么,汉代陶罐或者古陶器怎么鉴定呢?汉代陶罐的鉴定技巧如下:
  汉代陶罐鉴定
  1、胎质
  陶器和瓷器一样,都非常重视胎质的研究。分析胎色、胎质的掺和料也是鉴定陶器的方法之一。道理很简单,一些器物尽管在外形、纹饰上比较相似,但一对比陶胳,就能找出差异。如商代白陶的胎质和器表里均呈白色,洁白细腻,质地坚硬。灰陶从胎色上看,中期的陶器有黑皮泥质陶,早期和晚期不见黑皮陶。西周胎质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亦有少量的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春秋前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但陶质与西周相比较为细腻;后期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但陶质比较粗疏。不看其它的条件,仅从胎质上即可分出商代、西周和春秋前后期的陶器的时代性。
  2、器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则为古陶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鬲十分流行,到了汉代鬲则无影无踪。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除了掌握每个时代器型产生、发展、演变、消亡的历史和地区特有的器型外,还要对每件陶器的口沿、腹部、肩部、颈部、底部和柄、耳、系、流、足、钮、鋬、鼻等细部特征进行仔细对比研究。掌握了器型,再结合胎质、花纹、款识、制作工艺方面的特征进行鉴定,在断代和辨伪时就不致失之千里。因此,形成准确的器型概念,善于体察各时代器型的不同风貌非常重要。本文由上海瑞和文物http://www.chengboyishu.com/news/detail-4-87.htm小编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图案花纹
  陶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与瓷器、玉器、古砚上的纹饰一样,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我们鉴定陶器时的参考因素。如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图案花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商代早期陶器多见细绳纹,少见饕餮纹;中期则饕餮纹十分盛行;晚期饕餮纹非常罕见,绳纹又重新兴起,但比商周早期的粗。西周早期的绳纹与商代晚期不同,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即凹沟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
  4、辨锈
  真正的古陶器,土锈与原物粘得很牢,用刀子刮也不容易脱落。伪制的古陶器土锈粘合得不紧,用指甲也能刮得下来。因此,辨别陶器表面的土锈、水锈、土蚀等程度,也是鉴定陶器真伪的一个重要途径。
  5、辨色
  陶器要仔细观察表面的颜色,各个时代因颜料用法不同,陶器的颜色也不一样。据有实践经验的人讲,秦以前陶器以灰色为多,汉代以青色为多,隋以后陶器以白色、绿色为多,元代以灰黑为多,现代陶器以蓝色为多。
  专业瓷器鉴定公司http://www.chengboyishu.com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友情链接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www.zju1.com  Processed in 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