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浙大论坛 > 跳蚤市场 > 浏览当前帖子 最新帖子进站窗口排行在线会员隐藏左侧栏
玩收藏为什么要读书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961      回帖数 0
youhuofengqing    等级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5:34:31    编 辑   

  有人曾经问我:玩收藏,有什么捷径?我明确地告诉他:收藏没有捷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么除了向收藏鉴赏大家、专家学习外,就是读书,别无他路。

  向收藏鉴赏大家、专家学习,是因为他们既有收藏鉴赏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又有丰赡的实践经验,若能虚心求教,必能缩短适应期,避免走弯路,且少上当、少吃药。但对一支庞大的收藏队伍而言,且藏家个人感兴趣而涉猎的领域又不尽相同,因此要人人获得拜师学习的机缘,那断断没有可能。于是,加强自我读书学习,当是不二选择。

  玩收藏为什么要读书?道理很简单,是因为每一件藏品都蕴含着极其厚重的历史讯息、文化记忆、艺术密码,即便是同一类型、同一作者的藏品也会因时间、地域和作者阅历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况味。感知而了解它们,甄别而掌握它们,没有深湛的知识不行。更何况,藏品涉及方方面面,即便是选择其中一隅而收藏,也有许多需要学习而学不尽、学不完的知识。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书。须知道,一些收藏鉴赏方面的书籍,就是一些收藏鉴赏方面的大家、专家向前人学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积自己几十年经验教训而总结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去读这些书籍,实际上就是把你直接引导到了玩收藏的正道上。换言之,你摸十年几十年的时间,有时大家、专家的一句话或许就让你豁然开朗,把你点亮了,拨通了。比如,人们只知道生活中的虾是六段的,殊不知在白石老人画笔下却成了五段。这其中包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来最合理,最好看,也最美。假如不读书、不了解,你怎么走近白石老人?又怎言收藏白石老人有关虾的作品?对一个初入收藏之门抑或收藏知识贫乏的人而言,你拒绝读书而欲从头摸索积累起,没有基础,瞎子摸象,其结果一定很惨。时下,假冒伪劣藏品何以当道?还不就是图谋不轨者欺负一些藏家缺乏收藏知识、腹中空空,因而千方百计编故事欺骗大家吗?

  因为工作关系,也是因为爱好收藏,我与央视鉴宝栏目的几位专家和国内其他一些著名鉴定家曾有过多次接触。只要说及收藏,他们总是“三句不离本行”,劝说在场的人一定要多读书,不仅要读与收藏有紧密关联的书籍,而且也要读“看似与收藏无涉却与收藏有关”的书籍。何以强调读“看似与收藏无涉却与收藏有关”的书籍?这是因为藏品本身是历史、文化、艺术、材料等多方面的综合体,我们必须具备多种知识,如此,我们才能在还原其本来面目时做到左右逢源,抑或面对一些相对陌生的藏品,也能够调动起所有知识信息而举一反三之,触类旁通之。青花瓷,源于唐宋、盛于元明,乃瓷器中的珍品。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一件举世无双的至宝。其被收藏,得归功于当时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陈新民先生慧眼识宝。1950年,沐英墓被盗,多件文物流落民间,其中包括此件梅瓶。当时,陈新民先生看到有人在南京市新街口附近兜售这件梅瓶,便一眼认出此乃稀世珍宝,便出5根金条买下。后经文物专家鉴定,此瓶是一级国宝。陈新民先生之所以能够“一眼认出”,并“出5根金条买下”,是因为他胸有成竹。何以胸有成竹?我相信是因为他平日勤于读书、善于钻研,学养深厚、底气十足。否则,若不知梅瓶为何物,不懂元青花诸多的工艺特点,不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与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事迹两者之间的暗合与关联,那么,他肯轻易买下吗?

  古玩私下交易www.chengboyishu.com

  专业古董鉴定www.chengboyishu.com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论坛帮助 友情链接 会员认证删帖申请 联系我们
©www.zju1.com  Processed in 0.59